执行”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时,这几个雷不要踩!

赣州用友软件 | 2021-11-17 15:39:26

       凡是应取得而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未作纳税调整而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导致支出年度少缴企业所得税的,即便是在追补期内取得了补开、换开的税前扣除凭证或被税务机关告知60日内取得了补开、换开税前扣除凭证,应从税款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国家税务总局于年6.月6.日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第28号,以下称《办法》)。《办法》在专业术语的使用方面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办法》对出台背景、出台意义、出台依据、适用范围、税前扣除凭证种类、税前扣除凭证与相关资料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统一了税前扣除凭证的执行口径。实务中应将《办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值税发票开具指南》的有关规定相衔接。

      一、关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的规定

      《增值税发票开具指南》第二章第一节纳税人开具发票基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纳税人应在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时开具发票。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企业在汇算清缴期满前允许扣除的金额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应理解为该项支出属于发票开具的范围,且开票时间(对方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本企业汇缴期满前。如果对方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本企业汇缴期满后,则无需取得发票。

      二、关于税前扣除金额及时间的规定

      税前扣除凭证是企业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支出的依据。

    企业支出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

      关于税前扣除的时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文明确指出,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正列举)外,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特殊情况例如,基于反避税的需要,防止企业通过虚提工资不发放之手段加大税前扣除金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发[]3号)规定,允许扣除的工资必须实际发放。考虑到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期较长、提前预售、集中交付等特点,为了保证税款的均衡入库,《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31号)规定,房地产企业的预售房款必须在收到当期按照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计税毛利率计算应税所得,未来结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时,作纳税调减处理。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的,若支出真实且已实际发生,应当在当年度汇算清缴期结束前,要求对方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补开、换开后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符合规定的,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这里的支出真实且已实际发生中的支出是指列支,支出真实是指会计确认的经济业务真实,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

    而是指因固定资产已经使用、货物已经销售、劳务已经提供、租赁期已经开始、资金已经占用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归属于当期的成本(损益类)、期间费用、税金(指记入损益的税金)、损失等。三、 未按规定取得税前扣除证明的税务处理

    根据《办法》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关于需要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符合规定的发票及其他外部凭证,下同)的相关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在实践中分别处理:

    1、企业在付汇期限届满前未取得税前扣除证明的,应当采取纳税调整主体行为。

    在更终结算和付款期间(次年1月1日至5月31日),

     , . , .

     , , ,或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异常账户的,其费用经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确认其真实性后,可税前扣除。

    未在付汇期限届满前取得补充或替换的税前扣除凭证,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具补充或替换的税前扣除凭证的,无法提供能够证明《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支出真实性的数据,暂不允许税前扣除,按增税处理。

    2.

    企业在付汇期满后五年内取得补充或补发的税前扣除凭证的,允许补发扣除额。

    企业上一年度本应取得但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且该年度相应支出未税前扣除的,在下一年度取得补发或更换的税前扣除凭证,或因特殊原因无法补充或更换税前扣除凭证,但能够提供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能够确认其支出真实性的相关材料,

    相应的支出可以在支出发生当年收回并税前扣除,但收回期不得超过五年。五年回收期是指从支出发生的下一年开始计算的连续五年。

      3.汇缴期满之后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取得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并告知企业限期补开、换开期限届满仍未取得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汇算清缴结束后,被税务机关发现纳税年度已作税前扣除的金额应取得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的,由税务机关书面告知企业60日内补开、换开税前扣除凭证,企业补开、换开期限届满仍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或者属于特殊原因无法补开、换开税前扣除凭证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未能提供《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可以证实其支出真实性相关资料的,相应支出不得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一经税务机关告知限期补开、换开税前扣除凭证仍未取得被纳税调整的,不再适用追补期五年的规定。

      此外,凡是应取得而未取得税前扣除凭证,未作纳税调整而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导致支出年度少缴企业所得税的,

    即便是在追补期内取得了补开、换开的税前扣除凭证或被税务机关告知60日内取得了补开、换开税前扣除凭证,应从税款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四、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借款本金万元,借款期限三年,自公历年1.月1.日起至年12月31日止,年利率10%(未超过同期同类金融企业贷款利率标准),借款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万元。

      本例中,乙公司利息销售额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年12月31日,根据《增值税发票开具指南》关于发票开具时间的规定,增值税发票应于年12月开具,因此,无论年12月31日是否收到利息,乙公司均需于年12月向甲公司一次性开具利息发票300万元。

      (二)问题

      1.甲公司办理年、年企业所得税汇缴时,财务费用中列支的100万元利息,既没有支付,也没有取得发票,能否在税前扣除呢

      2.如果年5.月31日前仍未取得发票,乙公司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3.如果年5.月31日前仍未取得发票,乙公司年、年、年利息支出已自行申报扣除,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三)解析

      1.甲公司年、年汇缴时的税务处理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允许扣除的利息无需实际支付。

      (2)利息支出属于发票开具的范围,但发票开具的时间(年12月)在年、年汇缴期满后,

    因此年、年财务费用科目列支的利息,不属于应取得发票的情形。

      综上,甲公司年、年度发生的利息支出允许税前扣除,不作纳税调整。甲公司的借款合同、收款凭据、利息计算清单等利息支出真实性的合法凭据应当留存备查。

      2.如果甲公司年5.月31日之前仍未取得发票,则年、年、年各年度利息支出均不得在税前扣除,甲公司除需对年度利息支出100万元作纳税调增外,还需对年、年度的利息支出作追补调增。追补调增后,若能够在税款追补期限内取得补开发票,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

      《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追补期是指该项支出发生年度的次年起连续五年,即年度、年、年利息支出扣除的追补期分别是-年、-年、-年,因此,如果年12月31日前能够取得补开发票,年度利息允许追补扣除,此后即便取得补开发票,也不得追补扣除。年、年的税务处理依此类推。

      3.如果甲公司年5.月31日之前未取得发票,税务管理或稽查部门发现甲公司办理年、年、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已自行申报扣除未作纳税调增处理,应当书面通知甲公司60日内补开发票,若能够在60日内取得补开发票,不作纳税调增;反之,若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仍未取得补开发票,年、年、年均需追溯调增,追溯调增后,即便是在五年追补期内取得补开发票,也不得追补扣除。

      文字来源:

    中国会计视野

      

本文来源 :用友畅捷通全国服务联盟,原文地址:/yonyou/gzyyrj/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