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更有利于企业转型

温州用友软件 | 2021-11-17 17:16:41

     “冬天”更有利于企业转型。财务危机既是危机又是机遇,客观上为企业实现转型提供了外部机遇。企业如何走出危机,实现更大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求生存、练内功、求转型。

    秦鹤芳,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两天的冰火交加,导致中央经济政策每年罕见地发生“双防”三次调整

    今年年初(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到“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冻结,商品期货价格暴跌,中国外贸进出口迅速下滑,受金融危机拖累,中国经济面临停滞风险,中央政府进一步将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幅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启动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惠及多个行业的产业振兴计划。

    从深层次看金融危机

    面对如此复杂、快速、多变和高度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当经济过热时,面对紧缩的信贷政策,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当经济衰退时,会遇到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库存增加、库存下降等困难,

    生意困难,甚至破产。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市场萎缩和政府救助前景不确定的现实困境。无法预测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何时会触底复苏,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冬天有多长,因此无法有效地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

    事实上,尽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十分猛烈,但也并非没有痕迹。从深层意义上讲,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能仅仅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

    同时也给全球化和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之间的摩擦带来了经济领域和社会结构无法迅速改变的问题。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进行全球产业重组,

    引导资本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由国家、政治、文化、习俗、教育等慢变量推动的社会结构,却无法像资本那样迅速跟随变化,这种张力产生了不平衡,并更终演化为金融危机这样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进行消弭。

    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制造”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所建立的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已经显示出疲态,能源、环境、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低等制约因素开始显现。所以早在几年前,中央就已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创新性国家、形成低能耗、环保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惠及全民的共同富裕,将决定中国未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还是陷入增长陷阱的重大命运。

    从企业微观经营的角度,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低成本、规模化经营方式也已经难以为继,从日韩等已经走过出口导向型发展阶段国家的发展历程看,

    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企业必须适应这种转变才有未来。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些企业会因为金融衍生品、库存跌价、产能过剩形成经营损失,所以短期内求生存的一些“过冬”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马上应对的,但是,针对未来的长期规划,我们与其去预测“冬天”有多长多冷、春天什么时候才能降临,反不如透过金融危机的迷雾,从经济趋势的长期变化中去寻找发展的支撑。

    过冬三部曲

    所以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机遇,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实现转型的外部契机。如何走出危机,实现更大的发展,企业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求生存,练内功,谋转型。

    客观上说,如果一个企业现在才开始思考,无论如何应对,都注定会受到伤害。更好的企业是提前几年完成产业调整的企业,其次是提前一年收缩扩张、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再次,企业看到危机,坚决断臂求生。相反,

    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也将在多个层面上提升。首先,金融杠杆或金融衍生品相对较高的企业将被金融海啸的第一次浪潮压垮,那么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通过贷款而没有形成商业优势的大规模扩张的企业将破产;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将在寒冷的冬天流血而死,而在经济转折后难以调整的企业将被困在低潮的海滩上等待死亡。

    在动荡的形势下,,

    企业需要对环境变化保持高度的谨慎敏感性和洞察力。当看不到变化的方向时,他们更倾向于保守,即将企业的经营基调从促进发展转变为谋求生存。必要时,裁员和缩减规模当然是必要的手段,但往往是错误的投资才真正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动物的生存本能是在天气寒冷时蜷缩起来,否则只会过快地消耗身体的能量。

    然而,冬天并不意味着企业应该被动地防御和等待。在经历了生存危机之后,

    他们应该考虑在经济复苏时期做好扩张的准备。在经济前景和产业趋势尚不明朗的“黑暗”时期,所谓内功训练,除了在高速发展时期消除一些坏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活动性、高适应性、高战略自由度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使企业提前规划多个发展方向,而不会因为预测的偏差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的“无为而治”,是趋势明朗后“无为而治”的战略选择。

    当这个行业复苏时,它往往与危机前的情景大不相同。因此,也要求企业不要被动地等待冬天春天的到来,而要善于观察风向和季节,根据当前形势的新变化,为自己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生存技能,

    也许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转型,但寒冬过后的瘦身也是一个相对容易转型的时期。至少应将转型视为适应新的工业形势的一个要素。

    因此,过冬的过程是一个弯曲、融化和拉伸的过程。

    繁荣中要有危机感,萧条中要有乐观精神。当我们觉得我们不能支持它时,我们不妨用诗人的名言来鼓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社会结构变化中寻找战略机遇

    经济结构的调整使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难以为继。例如,从出口驱动到内需驱动,很少有从事订单生产的出口型企业能够实现成功转型;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使企业难以适应粗放经营。随着规模战等竞争工具的逐步普及,,

    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它们也日益生疏。

    企业战略家应该认识到,对于企业长期战略的构建来说,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通过奇异的产业表面,寻找在长期趋势中孕育的战略机遇,是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传统加工制造环节的难度,这是“微笑曲线”形成的原因,也大大降低了基于“规模价格”的竞争模式的威力。相比之下,建立基于消费群体效应的竞争壁垒变得更加有效。

    通过分析新经济中的赢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征。例如,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价值核心,这可能是基于核心技术,如微软,或品牌,如耐克;同时,它也有一个方便、高效的渠道将价值传递到更大的范围。独特而独特的价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仍然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便捷高效的渠道使其价值更能转化为实际收益,有实力进一步投资于核心价值的维护,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基于核心技术的价值创造来自持续的技术投资,

    在建立品牌价值和形成围绕品牌的商业模式时,更多的是基于企业对社会结构的理解。传统上

    企业把品牌仅仅做为表征企业产品质量和特色的一种承诺,而真正的品牌价值,实际上发挥的是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组织和引导,具体的产品只是传递品牌价值的一个道具。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建立在社会价值之上的品牌价值具有自我强化功能,从而形成先发优势和竞争壁垒。

    具有倍增效应的资本市场的作用在于,可以让一个有价值但规模尚小的公司通过整合资源获得快速成长,因为资本定价不但要看公司的赢利,更要看公司的成长前景,对于高速发展的公司来说,通过资本市场的价值显化,实际上是把未来的能量注入到了公司现在的肌体上,这使得公司在小的时候就可以同样规模的公司进行更大的操作,产业和资本的互相强化,是公司高成长的增长动力。

    所以概括而言,企业要挣脱在低价值环节挣扎的困境,需要有更深入的洞察,在社会变革中发现具有可组织性的社会群体特征,对接或建立具有稀缺性和自强化特征的资源形成业务模式,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获得领先的竞争优势,沿着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和价值维持的路径,找寻企业发展的商机。

    秦合舫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发展战略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的不确定性、差异化、长变量,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特邀评论员,《商界·商业评论》、《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等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著有战略研究专著《战略,超越不确定性》。

    

    

本文来源 :用友畅捷通全国服务联盟,原文地址:/yonyou/wzyyrj/3286.html